反对霸权主义自然必要★★◈,但没有必要连西方的现代文明也一并拒绝★★◈,从而丧失民族主义自身的开放性格★★◈。
在中国的知识界里★★◈,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同于欧洲★★◈,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国家★★◈,因而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这种观点无疑是对历史的误读★★◈。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古代中国从来不曾出现过民族主义的观念★★◈,仅有的只是对一家一姓之王朝或华夏文化的认同★★◈。梁漱溟先生就认为★★◈:“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极度缺乏国家观念★★◈,而总爱说‘天下’★★◈,更见出其缺乏国际对抗性★★◈,见出其完全不像国家★★◈。”这种并非以民族国家或政治共同体★★◈,而只是以王朝(国家)或文化(天下)作为界定群体的观念★★◈,只是一种“王朝国家”或“文化中国”★★◈。传统的中华民族的边界十分模糊★★◈,只要在文化或政治上臣服于自己★★◈,便可承认它为华夏大家族的怀抱★★◈。钱穆说★★◈:“中国人常把民族观念消融在人类观念里★★◈,也常把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观念里★★◈,他们只把民族和国家当做一个文化机体★★◈,并不存有狭义的民族观与狭义的国家观★★◈,民族与国家都只是为文化而存在★★◈。”因此★★◈,古代中国与其说是民族主义的★★◈,毋宁说是以文化为中心的普世主义的★★◈。
只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当西方列强以血与火涤荡了华夏中心论的古老梦想之后★★◈,中国人才被迫以陌生的国家观念取代了传统的天下观念★★◈。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对抗之中★★◈,人们对由种族★★◈、地理★★◈、文化和历史纽带联结在一起的民族共同体逐渐有了自我确认★★◈,才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然而★★◈,对民族共同体简单的★★◈、质朴的认同★★◈,仅仅是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还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
从理论上说★★◈,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呈现一种正相交关系★★◈,但是★★◈,对于中国这一后发展国家来说★★◈,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更复杂一些★★◈。中国的民族主义情感★★◈,主要是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而现代化在当时又无异为西化★★◈,于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西方具有了敌人和老师的双重身份★★◈。正是这双重身份★★◈,使得现代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在许多时期★★◈,尤其是民族危机的时刻★★◈,西化与质朴的民族主义情感常常显得格格不入★★◈,甚至直接发生着冲突★★◈。
尽管中国的民族主义情感形式形成较早★★◈,大致在甲午海战以后就初具形态★★◈,但它的内容却迟迟不能“实”起来★★◈,始终停留在激烈而浅薄的排外情绪上★★◈,即一种粗鄙化的反西方主义★★◈。而且★★◈,民族主义的情感越是炽烈★★◈,它的现代化内容就越是难产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民族主义在中国★★◈,成为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徒有激情洋溢的爱国情绪★★◈,而始终缺乏稳定的★★◈、持恒的★★◈、为共同体的人们所基本认同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而这些迫切需要建构和认同的实质性内容★★◈,恰恰又是中国的民族主义所最匮乏的★★◈。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徒有一个巨大而空洞的驱壳★★◈,一个世纪以来★★◈,不少党派★★◈、社会集团和知识分子都企图以某种东西去填补这一空洞★★◈,比如用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内容作为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对象星光大道朱之文周赛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或者回归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重新弘扬儒家的价值理想等等★★◈。但是★★◈,这一切努力不是以某一党派的特殊利益冒充民族的普遍利益★★◈,这是一厢情愿地以古代的文化认同替代现代的政治认同★★◈,其实质依然等同于传统观念中的“王朝中国”或“文化中国”★★◈。这样的“民族主义”内容建构尽管可能具有某种一时的填补真空的功能★★◈,却经不起稍长一些时段的历史检验★★◈,暴露出无法整合民族★★◈、凝聚人心和规范行为的拙处★★◈,很快被时间所抛弃★★◈。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犹如一尊被抽空了内在灵魂的蜡像或稻草人★★◈,无法找到自己真实的历史位置★★◈,徒有虚张声势而已★★◈。
一旦民族主义失去了其内在的精神灵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民族主义成为盲目排外★★◈、妄自尊大或自以为是的代名词★★◈,民族主义蜕变为粗鄙不堪的反西方主义★★◈。本世纪初的义和团就是反西方主义的一次可笑表演★★◈。尽管义和团是从反抗西方的强权开始★★◈,有令人同情之处★★◈,然而★★◈,由于这种“爱国”的反西方主义不具有任何现代性的精神内容★★◈,甚至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所以其实质无疑成为一种最糟糕★★◈、最落后的种族主义★★◈,一种顽固拒斥现代文明的种族主义★★◈。这种发端于社会底层的粗鄙化的种族主义★★◈,又是以传统的“王朝中国”或“文化中国”为认同背景的★★◈,所以具有极强的保守主义性格★★◈,一方面容易与知识分子中的民粹意识合流★★◈,另一方面也更乐意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者抵抗现代变革★★◈、维持现实秩序的最好借口和最现成的社会资源★★◈。
今天★★◈,尽管反西方情绪所依赖的语境有了很大变化★★◈,但那种精神脉络依然清晰可辨★★◈。我们应该看到★★◈,一种民族主义如果长期缺少现代理性的实质性内容★★◈,而始终停留在非理性的情感层次★★◈,那么★★◈,其中内含的排他性成分仍然具有潜在的暴力性★★◈。当种族化星光大道朱之文周赛★★◈、粗鄙化的反西方主义处于劣势时★★◈,可能是“温和的”★★◈、“和平的”★★◈,然而一旦真的实现了“富国强兵”★★◈,圆了所谓的“强国梦”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凯发★★◈,★★◈,由于没有现代理性的内在制约★★◈,民族主义中那种情绪化★★◈、非理性和种族化的成分★★◈,未必没有可能导致一种黩武的冲动★★◈。要知道★★◈,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使得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所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相信唯物主义的“武器的批判”★★◈。现代中国人早已将老祖宗的“不争”“无为”忘记得一干二净★★◈,绵延一个多世纪的抵抗外敌★★◈、内部残杀和你死我活的阶段斗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新传统★★◈,即所谓“斗争哲学”★★◈。有什么东西可以保证★★◈,这样的“斗”文化(当然不会仅仅是文斗而没有武斗)没有或不会渗透到我们的民族意识和反西方的情绪中去呢?
在本世纪★★◈,反西方主义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社会实践★★◈,第一次是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第二次是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火烧英国领事馆是当时最具象征性的事件)★★◈,我们注意到★★◈,这两次全社会的排外骚动星光大道朱之文周赛★★◈,都是以爱国★★◈、忠君★★◈、保教等传统民族主义为号召的★★◈,而且出现了朝廷★★◈、士林和江湖即社会上★★◈、中★★◈、下三个阶层的某种合流★★◈。未来的中国有无可能重演历史的一幕?这自然取决于一系列历史因素的耦合★★◈。到目前为止★★◈,这些因素有萌芽的迹象★★◈,也是耦合的趋势★★◈,但尚未形成不可逆之定势★★◈。
即使如此★★◈,我们也应该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要防止反西方主义的恶性发展★★◈,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尽快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实”起来★★◈,使之具有一种开放的★★◈、现代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种开放的民族主义★★◈,其意义在于★★◈,它不是封闭的凯发k8娱乐官网★★◈。★★◈、种族的★★◈、排外的★★◈,而是与整个全球的现代化变迁接轨★★◈,成为本民族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现代化发生的历史是外部刺激型的★★◈,而现代化的经验典范又往往是具有殖民主义面目的西方国家★★◈,所以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常常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现实中可以理解★★◈,但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充足的逻辑★★◈。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得以廓清★★◈。
其一是西方文明与西方霸权的区别★★◈。反西方主义往往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将西方霸权当做西方文明中的一个有机部分★★◈,甚至核心内容★★◈,因为要反对西方霸权★★◈,索性连西方文明也一起拒绝★★◈。然而★★◈,我们知道★★◈,西方文明虽然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来到东方★★◈,但二者并非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离的整体★★◈。霸权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狭隘的“国家利益”的体现★★◈,而西方文明并非以此作为必要的前提★★◈。文明的价值是可以脱离狭隘的“国家利益”而独立存在的★★◈。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多元结构中★★◈,既有支持霸权主义的资源★★◈,也有抗拒它的成分★★◈,不可一概而论★★◈。反对霸权主义自然必要★★◈,但没有必要连西方的现代文明也一并拒绝★★◈,从而丧失民族主义自身的开放性格★★◈。
其二是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区别星光大道朱之文周赛★★◈。反西方主义通常也将这两个概念不作区别★★◈,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固然★★◈,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这也许是对的★★◈,因为至少在50年代之前★★◈,作为现代化成功的模式★★◈,只有西方诸国★★◈。然而★★◈,二次大战结束五十年来★★◈,全球的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化的模式★★◈,不仅有西欧北美★★◈,还有日本★★◈、东亚以及南美凯发k8娱乐官网app★★◈,★★◈、东欧若干国家★★◈。再以西化这样一个狭隘的概念来概括现代化的丰富多样性已经远远不够了★★◈。即使仅论西化★★◈,也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等多种模式★★◈,它们之间文化和制度的差别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当今世界★★◈,现代化已经呈现出一种多种模式并存和竞争的多元化格局★★◈,现代化不再是西化的另一种说法★★◈,而是东西方多种现代模式的一种理论抽象★★◈。这就意味着★★◈,现代化无论在理念还是经验层次上与民族主义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冲突关系★★◈,因为现代民族主义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本民族的现代化★★◈,建构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
无论哪一种现代化模式★★◈,即使是非西方的现代化模式★★◈,都没有必要以反西方尤其是整体性的反西方主义为其前提★★◈。至于究竟何为现代化★★◈,一般认为市场★★◈、自由★★◈、民主★★◈、法治等等是现代化公共元素★★◈。但是没有一个特征——比如“民主”——是所有现代化“家族”成员所共同具备的★★◈,比如香港就是有自由而无民主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而日本恰恰倒过来★★◈,有民主而无自由★★◈,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都是现代化“家族”的成员★★◈,都有彼此类似的特征★★◈,至少现代化元素中的大部分星光大道朱之文周赛★★◈,无论是香港还是日本都共同具备★★◈。如果整体性地反西方★★◈,就等于拒绝了现代化的大部分元素★★◈,也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相似性意义★★◈。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曾经以现代化为标榜★★◈,但历史已经证明★★◈:当时苏联和中国的发展方向是与全球性的现代化大趋势背道而驰的★★◈,只具有个别性的现代化元素★★◈,自然不具有“家族”的相似性★★◈,无法归类于现代化的“家族”成员凯发k8一触即发★★◈,★★◈。
由此可见★★◈,一种具有现代性质的民族主义之建构★★◈,必须是开放的★★◈、非种族的★★◈,必须置身于全球性的现代化大背景星光大道朱之文周赛民族发展★★◈。中国的民族主义自然需要反抗形形色色的世界霸权★★◈,但同时也需要借鉴包括西方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模式★★◈。近代以来★★◈,中国并不缺少民族主义的价值符号和文化象征★★◈,所真正匮乏的倒是其实质性的政治内容★★◈,特别是具有现代化元素的★★◈、拥有公共利益的政治内容★★◈。现代的民族主义认同★★◈,不仅仅是一种种族的★★◈、文化的认同★★◈,更重要的在于民族国家的认同★★◈,而民族国家不是一种形式的★★◈、主权的和法律意义上的抽象★★◈,而是关于共同体生存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实质性的内容★★◈。民族主义的开放性格不仅意味着对外的兼容并蓄★★◈,全方位借鉴★★◈,而且也要求内部的开放★★◈,容许共同体的每一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对什么是最好的共同体生存方式进行自由的★★◈、平等的讨论★★◈,并且借助一定的社会空间★★◈,进行试错性的社会实验★★◈。而民族主义的现代性格则要求这样的讨论和实验必须置身于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必须对现代化的那些公共元素诸如市场★★◈、自由★★◈、民主★★◈、法治等★★◈,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下加以重新的选择和配置★★◈。可以说★★◈,只有当这种开放的★★◈、现代的民族主义政治内容基本确立★★◈,而且通过立宪的方式★★◈,确确实实为共同体的成员所自觉认同的时候★★◈,中国的民族主义才会真正“实”起来★★◈,才会具有稳定的★★◈、长久的整合功能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成为全民族的认同对象★★◈。这★★◈,将是下一个世纪中国所要实现的目标★★◈。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这一目标不是仅仅通过反西方的种族煽情所能实现得了的★★◈。反西方主义只是一种饮鸠止渴★★◈,它只能倒过来加剧民族认同的危机本身★★◈,而无助于走出历史的循环★★◈,走出现代化与民族主义冲突的传统困境★★◈。当代中国所需要的不是粗鄙化的反西方主义★★◈;而是一种开放的民族主义★★◈,一种通向世界现代化大“家族”的民族主义★★◈。